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
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:
1. 社会性和文化性 :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。儿童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互动,学习并内化文化工具、价值观和知识。
2. 心理发展的实质 :心理发展是从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,其中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,而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历史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。
3. 心理发展的原因 :心理发展源于社会文化-历史的发展,受社会规律的制约。儿童在与成人交往中通过掌握语言、符号等中介环节,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。
4. 心理发展的标志 :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,抽象概括能力提高,心理机能间的关系变化和组合,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,以及心理活动的个性化。
5.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:教育者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儿童从他们的近发展区(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)向远发展区(潜在发展水平)发展。
6. 文化工具和中介性 :文化工具(如语言、符号、数字等)在认知发展中扮演中介角色,帮助儿童与外部世界交流,并在内部思维中起重要作用。
7. 内化学说 :内化是从社会环境中观察到的知识转化为个体可以利用的过程,其中语言符号系统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至关重要。
这些观点突出了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核心作用,并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教育实践有哪些?
维果茨基如何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中介作用?
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与皮亚杰有何异同?